固定总价,合同量差一半,该不该少给钱?

一、先搞懂“固定总价合同”的核心逻辑

固定总价合同,本质是“一口价包死” —— 合同签了,总价基本不变(除非有变更、政策调整等特殊情况)。 

它的关键优势是“风险共担”:施工方承担“量算错、价涨了”的风险;甲方承担“设计漏项、功能追加”的风险。

二、“量只有合同一半”能扣钱吗?看这2个前提!

遇到“施工量<合同量”:

前提1:合同有没有约定“工程量调整规则”?

如果合同里明明白白写了“工程量与实际偏差时,按实际量结算” —— 那没话说,量少了就得少给钱(前提是偏差原因符合约定)。但如果合同没提“工程量调整”,默认逻辑是:固定总价合同的工程量是“包干量” ,只要施工范围、质量符合要求,即便实际量少,也得按合同总价结!

前提2:量少是“施工方没按图干”,还是“其他原因”?

若量少是因为“施工方没按图纸/规范施工” (比如偷工减料、漏做环节)→ 甲方有理有据扣钱,甚至可以追违约责任;若量少是因为“甲方要求减少范围、设计优化” (属于工程变更)→ 得按变更流程调整总价;若量少是因为“施工方算错量、报价失误” (固定总价合同的风险)→ 不好意思,风险施工方担,甲方不用额外扣钱!

三、实操应对:3步破解“量差争议”

遇到这类争议,工程人别慌,按这步骤走:

步骤1:查合同条款

先翻合同里“工程量调整、结算方式、变更条款”,看有没有关于“量差扣钱”的约定。 (没约定就按“固定总价包干”逻辑,甲方没资格单方面扣钱!)

步骤2:查“量差原因”

搞清楚量少是“施工方责任”(没按图干、偷工减料),还是“甲方责任”(变更、减项),还是“施工方风险”(自己报价错、算错量)。

步骤3:摆证据+谈方案

若是施工方责任→ 拿着“没按图施工”的证据(监理记录、现场签证、影像资料等),找施工方谈扣钱/整改;若是甲方责任→ 按变更流程补签手续,调整总价;若是施工方风险→ 直接告知“固定总价风险自担,不支持扣钱”,同时保留追诉工期、质量问题的权利。

四、总结:固定总价合同“量差”争议的底层逻辑

固定总价合同的核心是“风险划分” —— 谁的责任导致量差,谁承担后果;没约定的风险,按合同性质(包干)执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