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项目结算方案的制定方法

  EPC项目作为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总承包模式,结算环节是项目全周期履约的关键闭环。其涉及多环节协同、多主体利益,易因边界不清、计价争议影响项目收尾。因此,科学制定结算方案,需立足项目特性梳理核心要素、明确规则,既是保障甲乙双方权益的关键,也是实现成本精准管控、推动项目高效竣工的重要支撑。

EPC项目因涵盖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履约特性,其结算方案需兼顾总价管控、分模块核算、风险清晰划分,以下是 EPC 项目结算方案的系统制定方法:

合同价格形式分析

1. 总价合同模式

核心特征:合同总价在约定条件下是固定不变的。

结算原则:按合同总价结算+变更/索赔。

确定结算范围:明确合同总价所覆盖的所有工作范围,这是结算的基准。

规定变更计价原则:这是总价合同结算的关键,必须在合同中明确.

变更的认定标准:什么是业主发出的有效变更指令?

价格的确定:新增或变更项目如何计价?

量的确认:变更工程量如何测量和确认?

风险划分:明确哪些风险由承包商承担,哪些风险由业主承担。

2. 成本加酬金合同模式

核心特征:合同价=项目实际成本+一笔固定的或按比例计算的酬金。

结算原则:按实际成本实报实销+约定酬金。

定义可报销成本:必须极其详细地规定哪些成本可以报销,哪些不能。

固定酬金:无论成本多少,酬金固定。

百分比酬金:按可报销成本的一定比例计算。此方式可能激励承包商增加成本,需谨慎使用。

激励酬金:设立成本、工期、性能等目标,根据目标达成情况支付浮动酬金。

建立透明的审计和审查机制:业主有权随时审查承包商的成本记录和票据,这是该模式的前提。

结算方案制定的核心步骤与内容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深度理解招标文件与合同:逐字研读合同条款、技术规范、业主需求、工程量清单。

重点理解:工作范围、质量标准、付款条件、变更程序、调价公式、违约责任、验收标准等。

编制精准的投标报价:投标报价是结算的基数。报价应尽可能详细,将总价分解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甚至人工、材料、机械的用量和单价。这为后续的变更计价打下坚实基础。对模糊不清的工作内容,通过澄清会议予以明确,避免日后争议。

谈判并锁定关键条款:在合同谈判阶段,力争对结算有利的条款,明确变更和索赔的程序、时限;约定清晰的材料调价范围和公式;规定竣工结算报告的提交和审核时限等。

第二阶段:过程控制

1、建立完善的文档管理系统

目的:为结算提供无可争议的证据。

内容:收集保管所有与费用、工期相关的文件;合同文件、变更文件、索赔文件、质量验收文件、价格凭证、进度与支付文件。

2、严格执行变更与索赔程序

遵守时限: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发出变更报价和索赔通知,避免失权。

及时确认:对任何指令、变更、洽商,都要争取获得业主或监理的书面确认。

过程结算:将变更和索赔工作纳入月度付款申请中,争取过程确认和支付,减轻竣工结算压力。

第三阶段:竣工结算 

编制竣工结算报告:在项目竣工验收后,根据全过程积累的资料,编制正式的《竣工结算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合同总价、所有变更价值的汇总、所有索赔金额的汇总、材料价差调整金额、最终结算总价等。每一项变更和索赔都必须有完整的支撑材料链;指令→报价→确认→实施记录→验收记录→费用计算。

提交与审核:将结算报告及全部支撑资料提交给业主或业主委托的造价咨询机构进行审核。积极配合审核过程,及时解答疑问、补充资料。

谈判与达成一致:审核过程中必然存在分歧。准备充分的依据,与业主进行专业、理性的谈判。

焦点通常集中在:变更索赔的合理性、价格的合理性、支撑材料的充分性。

签订最终结算协议:双方就结算总价达成一致后,应共同签订《最终结算协议》,明确项目最终价款,了结所有付款责任。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常用结算方法与公式与风险防范

1、总价合同结算公式

最终结算价=合同总价+审定的变更金额+审定的索赔金额+价差调整金额-业主已支付款-应扣款项

2、成本加酬金合同结算公式

最终结算价=审定的实际成本×1+酬金率或审定实际成本+固定酬金+激励奖金-惩罚金额

3、建议与风险防范

切忌重施工、轻资料:项目经理和成本工程师必须将资料管理提升到与工程进度、安全、质量同等重要的高度。

加强过程沟通:定期与业主、监理召开成本专题会议,及时确认中间结算事项,避免问题堆积到后期。

引入专业力量:对于大型复杂项目,聘请专业的造价咨询或律师事务所提供支持,特别是在合同谈判和重大索赔处理上。

利用信息化工具:使用项目管理系统、造价软件等工具,提高文档管理和费用控制的效率。

重视审计要求:特别是政府或国企投资项目,结算资料必须符合审计要求,做到合法、合规、有理有据。

THE END